旅外這些日子,特別是2020年,對我來說真是特別的一年;情緒起伏特別大,身心常常處在很緊繃的時刻,一方面可能是小孩也已經到了不需要把屎把尿耗費心力的時段,我的生活不再只需要〝有時間睡覺即可〞,反而更需要一些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感;加上上一個工作給我的成就感其實是有的!也因此,再次選擇隨著與先生出國工作後,這次對於我個人的挑戰真的比天高,完全始料未及。
幾乎一整年有半年的時間我情緒常常很壞,找不到出口的方向,先生為此已和我懇談了很多次,畢竟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很難形容這種感覺,當時覺得唯一的解方就是全家再遷回台灣,但心裡知道這代價太大,先別提先生工作不可能說斷就斷,小孩也才註冊完,剛剛過了陣痛期開始適應新環境,也開始交朋友了,租屋簽約一簽數年,車子買了,各類家具買了,才剛剛打造好一個漸漸有溫度的新家;理性的一面告訴我根本是我太任性,但感性的一面又覺得為什麼只有我沒有選擇,沒有出口!那時常常在黑洞裡想著,為了小孩為了家庭,我必須犧牲掉我的工作以及台灣的朋友,跟著出來到一個全然不熟悉的環境,所有過去所建立的少少朋友、少少成就感,幾乎砍掉重練,變成只是一個每天照顧先生小孩飲食起居的….台傭?自我認同感等於零,好幾次過不了那個崁,想直接買機票回台灣,那陣子又看了《俗女養成記》和《82年生的金智英》,非但沒有讓我內心注入力量,反而覺得自己活得像油麻菜籽,人生一無可取。
烏雲背後總是陽光,在最黑暗的時光裡,心底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有過不去的情緒,寫下來;有過不去的情緒,用閱讀來療癒自己;有過不去的情緒,請去運動,不管是甚麼運動;甚麼都不要管,不管你每天運動時間有多奈米,你每天閱讀的量有多皮米。
在疫情肆虐的這幾個月,我就這樣懶散性的做做瑜珈、去運動場騎腳踏車或健走,並持續性的、慢慢的閱讀。我覺得,上天真的替我開了一扇窗,就在我覺得沒有出口的時刻。在我想著到底這樣慢慢的練習到底有甚麼用,到底對我的生活有甚麼幫助的當下,我讀到了暢銷書《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以前我很少看這種類似經驗談的書,但我竟然從裡面得到了非常非常大的力量,可見文字的力量不可小覷,也難怪這本書大賣。
原子習慣書中對我意義重大的幾段話,主要是在改變身分認同的部分,摘陳如下: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系統。 目標不是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目標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 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 每天把床鋪整理好,你就把「一個有條理的人」這個身分具體化了; 每天寫作,你就把「一個有創意的人」身分認同具體化了; 每天鍛鍊,你就把「一個運度的人」的身分具體化了。
原來,每天每天做一件我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就代表本身我已經內化並取得身分認同。我持續性的閱讀,寫文記錄著生活,是專注著系統,不是為了達到甚麼高深的目標,只是把「一個有思考能力的閱讀人」這個身分具體化!我奈米龜速練習瑜珈,是把「一個運動的人」這個身分具體化,而不是為了達到類似必須在一個月內學會烏鴉式這個目標。這樣的心境轉變,確實讓自我感覺更強大了!
就是這麼八股的,我開始我的讀書筆記。這個月讀了不少書,我希望可以慢慢的把閱讀心得補齊,因為讀了書只是把內容塞到大腦的抽屜中,唯有慢慢地書寫(梳理),才可以把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留在大腦抽屜中!就像《拖延有救:擊垮惰性,讓執行力瞬間翻倍,準時完成工作與生活大小事》內容提到的:
想要獲得想法、創意和解決之道,你必須先清空快要滿到爆炸的大腦,一個塞滿各種雜七雜八想法的大腦,是沒有空間接納新想法的。
這想法和《一人創業:創業就是做好一件你真正想做的事》中提到的brain dump想法類似。一人創業作者認為,自我分析很重要的就是在一個完全不受打擾的空間中把腦子裡想到的是物全部寫下來,把腦袋裡的事物全部倒出來,沒有一定格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雖說這本書是講創業,作者認為此舉可以從中去發現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倒覺得,這是一種大腦整理術,把大腦中各抽屜打開,分門別類,重新整理,無用丟掉。原來,我們的大腦也是需要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呀!
最後,我先把本月已讀及欲讀的書單記錄下來,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期盼慢慢的可以把讀書心得補齊。
-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 我的閱讀心得
- 《一人創業:創業就是做好一件你真正想做的事》
- 《正常人》 —————————>>我的閱讀心得
-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讓你在幾分鐘內感動人心,說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Photo by Sincerely Medi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