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有個奇怪的名字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是前陣子非常火紅的一本書。
原本我以為我應該不會喜歡這本書,因為書名的關係。
初看本書名,生活,是一種工作?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對我來說,工作就是工作,一種我提供我的價值,換取我們雙方都同意的報酬的一種方式;而生活就不一樣了!我們或許對工作沒有甚麼主導權,但我們面對生活的心態應該更為崇敬。
工作或許可以得過且過,工作或許可以包裹著一層假皮在外行走江湖;但生活就是需要真實的那個「我」走進,工作不可能是生活一部分,生活也不可能是一種工作的。
話雖如此,一時好奇,也就入手了。讀著讀著,卻也越看越起勁。
作者好真誠
我想我喜歡的理由,應該是因為作者曾彥菁非常「真誠」,她的字裡行間不是在跟讀者說教,說著離職追尋自我,找到自己真正所愛,是多麼美好的事物,請大家務必需要這樣那樣(也是一開始我的偏見)……;
反而是從第一個字開始,就剖析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過去;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竟然這麼坦白地,赤裸裸地把這些「她的全部」寫出來跟讀者分享,這真的太不容易。
我總認為,包括我在內,寫「不是自己的故事」時,都可以非常洋洋灑灑,大筆一揮;但如果真正要觸碰到自我內心,要把最真實想法寫出來時,都會有所猶豫,變得比較患得患失!真心佩服作者的勇氣,這也是這本書越看越有味道的原因。
這本書是描寫作者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這一本被書名耽誤的好書,是作者探索自我的一整套紀實。
書的目錄就是帶領著讀者窺探作者在選擇離職,尤其是裸辭之後的心路歷程:摸黑找路─向心中微光走去─誰在告訴我們該往哪裡走─讓星星引路。
作者在第一份工作時,就發現自己選擇工作與當初想望有很大不同,幾經考量,她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選擇勇敢辭職,但當下其實對於未來、下一步仍舊模模糊糊;也因此,第一大篇可以看到作者所謂「摸黑找路」,這第一大篇我覺得非常寫實,內文除了提到自己在工作上的心得,離職後與原生家庭的互動與各式各樣的糾結點;其中述說的心態的轉換與猶疑都是我們自己身上會發生的。
我們在做出人生重大決定後,不可能只有好或不好,對或不對這種一翻兩瞪眼的情緒;一路走來,多半是一下子焦慮未來,一下子又彷彿走在正確道路上;遇到了滋潤自己的人事物,又覺得自己做的特別棒!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一下糾結、一下興奮,一下平靜,自己慢慢摸黑,摸索著走著下一步。所謂摸黑找路,其實,並不僅僅是尚未找到工作的職場人,更多的是,現在已經有份「大家認為」的好工作,卻仍舊不確定是不是自己所希望的,感覺每天漫無目的的工作,然後人生就這樣子了嗎?
我們都該好好自我剖析
這是一本我們都該靜下心來好好閱讀的好書,我看完書後的心得非常宏大,就是打算好好自我剖析,重新認識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作者不過30歲而已,自我剖析的內容很適合同年齡層的族群;尤其是初出社會一兩年的職場新鮮人,或許對職場有所期待,卻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太大,該不該離職?該不該追尋心底的那微弱的聲音?場景轉變成已經工作10~20年的我們這群中年人;生活只有更複雜,或許早已是公司重要分子,肩上扛的責任早也不再只有自己!要斷然裸退不是不可能,只是代價很高;與30歲前還可以慢慢思索人生,多數人尚未成家,父母健康也還算硬挺,確實已大不同。我在寫30而已看劇感想時,認為30而立,40仍惑;就算是像我一樣的中年人,很多人其實也都還在探索著下一步,一樣惶惶終日,不知道這份工作到底要做到何時?會不會被取代?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還好我發現了寫作是一種自我剖析的方式,就繼續寫下去!再次認識自己吧!